你可能经常听到一句话,叫“人生不设限”,这句话乍一看挺有道理,但经历岁月的洗礼,走过青云直到生活的柴米油盐,才清醒意识到,人生不能依靠道理而活。于是,这句话被我们很多人误认为是一句正确的鸡汤,我亦经历这样的历程,值得读到这本书,才发现这句话的奥秘所在。
从知道到做到,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,然而从不知道到知道,更是隔着一个平庸到卓越的屏障。活到这个年纪,我不得不承认,这个世界上还有诸多我不知道的事儿,过往经历也提醒我不得不看见,我无法做到认知范围外的事儿。认知,限制了我的成长。
从想要到做到,是从认识开始的,认知就像一个无形的笼子,不知不觉框住了我们的自信、目标和想象。让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又成了一句正确的鸡汤,实则亦是我们认知的谬误。
展开剩余81%从这本书中,我看到了“人生不设限”的一句,它的秘诀在于我们的大脑。了解我们的大脑运转规律,就知道如何驾驭思维,不断突破认知,让改变成为可能,并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。这是一本面对青少年成长思维的书,而我感受到它也适合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大人。
1.改变的力量来源于大脑
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脑,为什么有的人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儿,而有的人就不能呢?原因在于,我们对大脑的了解程度。越是了解大脑的运作规律,就越能掌控大脑。
脑科学研究表明,任何一个人都有学会任何一种技能的可能性,重要的是多加练习、克服困难,不懈努力。而很多时候,我们在遇到困难或者练习不够的时候,就已经放弃了。
书中说,我们的大脑是由无数的神经元组成,神经元的互动连接组成了我们的思维和想法。学习新技能就是通过这种互动连接实现的,比如,学走路、说话、探索周围的世界,这是生存技能。还有更高阶的技能,诸如交朋友、阅读、写作、骑车乘除法和弹钢琴等等。
复杂的技能的学习,大脑需要构建成千上万个神经元,因此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甚至遇到困难要借助他人的帮助。
也就是说,神经元是可以像肌肉一样被训练的,你练习得越频繁,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越强,每一次完成任务,大脑都会有存储记忆,下一次遇到类似任务,大脑执行起来就更加轻松一点儿。
大脑拥有不断成长、学习新技能应对当下环境的能力。从这个科学的角度盛康配资,无论多么复杂的任务,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练习,一点一点地稳步前进,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高度,这让改变成为可能。
2.训练大脑,掌控自我,改变自我
青少年的大脑有超强学习力,成人也可为,成人比青少年稍微难一些,难在成人有一些固化思维模式。这也是青少年学技能快的原因所在。
书中说,人们对自己大脑如何成长和改变,有很大的控制权,这个控制过程,是通过我们的想法、感觉和行为,来培养我们自己最想发展的技能。
其实,生活中我们很难感受到大脑在改变方面的控制权,反而觉得改变一个习惯很难,其实大脑的控制权是无形的,大多数时候通过想法、感觉和行为来做选择的,这个过程是悄悄发生的。
当我们意识到这个掌控权,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选择,选择一些能更好地做出改变的技能,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感受被动选择呢?当然可以,大脑的所思所想,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的神经元连接,可以说,你选择什么,它就连接什么,长成什么,这让“心想事成”有了依据。
比如,当我们认为自己永远交不到真心朋友时,我们会感到悲伤,大脑神经元会根据这个想法和感觉的组合创建一条新神经元,我们可能就选择宅在家里,不去交朋友,久而久之,我们就真的交不到朋友。
当我们交不到朋友,大脑可能会继续强化“我永远交不到真心朋友”的神经元链接,继续影响宅家或者不敢主动交朋友的行为,“我永远交不到真心朋友”的神经元连接会逐渐牢固、更强烈、更快速,长此以往,形成恶性循环的闭环。
当我们知道大脑神经元可控,我们能选择相信:我可以交到真心朋友。大脑就建立了这样一条神经元,紧接着,我们很愿意出门上学,和其他同学互动,在互动的过程中,可能有小朋友真心和我玩儿,“我可以交到真心朋友”的神经元得到强化,鼓励我们进一步尝试。
哪怕可能遇到交友挫折,我们大脑的神经元有“我可以交到真心朋友”的链接,挫败感会慢慢复原,通过下一次尝试,提高交友技能,依然能达成交友目标。
改变的第一步是明白,我们每个人的大脑的神奇之处,大脑是可以为我们所用,被我们所掌控的,当我们选择性地相信什么,大脑就能形成相应的神经元,自动鼓励我们去尝试和行动,从行动中得到反馈,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学习相应技能策略,逐步练习反馈和修正,我们新技能就越来越熟练,得心应手,这边是成长不设限的秘诀。
发布于:湖北省上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